心脏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是用于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医疗技术,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记录心脏电活动,射频消融则利用高频电流消除异常电信号通路。
1、心脏电生理检查:
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心腔,同步记录心内膜不同部位的电信号,可精确定位心律失常起源点。该检查能明确心动过速、房颤等疾病的电生理机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检查过程需在导管室进行,全程约1-3小时。
2、射频消融原理:
通过导管尖端释放高频交流电,使局部心肌组织产生50-60℃可控热损伤,形成直径5-8毫米的凝固性坏死灶。这种物理性阻断可永久破坏异常传导路径,适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疾病,成功率可达90%以上。
3、适应症范围:
主要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部分室性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药物控制不佳、反复发作或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尤为适用。近年来也用于持续性房颤的肺静脉电隔离治疗。
4、手术操作流程:
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血管建立通路,先行电生理检查标测靶点,确认消融靶区后释放射频能量。术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和阻抗变化,消融终点为异常电位消失且不能诱发心律失常。术后需平卧制动12小时防止出血。
5、技术优势特点:
相比药物治疗可根治病灶,避免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外科手术创伤小,仅遗留2-3毫米穿刺点。现代三维标测系统能构建心脏电解剖模型,显著提高手术精准度。新型冷冻消融技术进一步降低组织穿孔风险。
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1周。日常注意监测心率变化,出现心慌、气促等症状及时复诊。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心脏康复。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可预防心律失常复发。定期随访心电图评估治疗效果,多数患者术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