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通过规范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医源性损伤、警惕高危因素、及时识别症状等方式降低羊水栓塞风险。羊水栓塞是分娩期罕见但凶险的并发症,与胎膜早破、子宫收缩过强、胎盘异常等因素有关。
1、规范产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胎盘位置及羊水量,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孕妇需加强监测。孕晚期通过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等高危孕妇应提前制定分娩方案。
2、控制基础疾病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需维持血压稳定,糖尿病患者应调控血糖水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凝血功能障碍者需预防性抗凝治疗。
3、避免医源性损伤分娩时避免不规范使用缩宫素,人工破膜操作需严格无菌。剖宫产术中注意保护子宫切口边缘,减少羊水进入母血循环的概率。
4、警惕高危因素高龄多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需重点监护。出现不明原因低氧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时,应立即启动羊水栓塞抢救流程。
5、及时识别症状分娩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血压骤降、意识模糊需考虑羊水栓塞。产后出现难以解释的大出血或全身抽搐时,应即刻呼叫急救团队处理。
孕妇应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宫缩。出现阴道流液、腹痛等异常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分娩时选择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羊水栓塞抢救预案,多学科协作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