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血红蛋白Hb水平,男性Hb低于130g/L,女性Hb低于120g/L可诊断为贫血。诊断贫血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病因分析,明确贫血类型和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贫血患者常表现为乏力、头晕、
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贫血的进展速度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程度相关。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基本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检查有助于鉴别缺铁性贫血。
3、病因分析:贫血的病因复杂,需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常见病因包括营养缺乏如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炎症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以及失血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4、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同时改善饮食,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贫血需补充相应维生素,如维生素B12注射、口服叶酸片等。慢性疾病相关性贫血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5、生活方式调整:贫血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饮食上应均衡营养,避免偏食,减少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摄入。
成人贫血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因分析,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