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老年牙体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活动修复后需注意口腔卫生、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以保持修复效果和口腔健康。修复后应避免过硬食物,定期清洁假牙,并按时进行口腔检查,确保修复体稳定和牙龈健康。
1、口腔卫生维护。修复后需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损伤牙龈和修复体。假牙需每日取下清洗,使用专用清洁剂浸泡,防止细菌滋生。定期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引发牙龈炎或龋齿。修复体边缘与牙龈接触处易藏污纳垢,需重点清洁。
2、饮食调整。修复后初期应选择软烂、易咀嚼的食物,如粥、蒸蛋、豆腐等,避免过硬、过黏或过烫的食物,防止修复体松动或损坏。逐渐适应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啃咬坚果、冰块等硬物。咀嚼时应双侧交替使用,避免单侧过度磨损修复体。注意营养均衡,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牙槽骨健康。
3、定期复查。修复后需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通常每3-6个月一次。检查内容包括修复体稳定性、咬合关系、牙龈健康状况等。若发现修复体松动、破损或牙龈红肿、出血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处理。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修复体或进行其他治疗,确保修复效果和口腔功能。
4、心理适应。活动修复后可能出现发音不清、咀嚼不适等问题,需耐心适应。可通过朗读、咀嚼软食等方式练习,逐步恢复口腔功能。若不适感持续或加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修复体或进行其他处理。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因修复体影响生活质量。
5、预防并发症。修复后需警惕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并发症。若出现口腔疼痛、红肿、异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保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老年牙体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活动修复后需长期维护,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可有效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保持口腔健康和功能。若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问题加重。修复后需耐心适应,逐步恢复口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