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大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手段,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1、遗传因素在大肠癌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基因突变如APC、KRAS、TP53等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
2、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费,保持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3、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和肥胖等也会影响大肠癌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与大肠癌风险增加有关。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4、外伤如肠道手术史、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增加大肠癌的风险。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会损伤肠道黏膜,增加癌变几率。对于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
5、病理因素包括肠道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大多数大肠癌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息肉。
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和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