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波去年发现胆管稍扩张,并有结石,上些日子又发现有肿块,现在我好担心啊,请问专家胆囊癌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呀?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早期诊断很有困难 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包块 黄疸等 病变已到晚期 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 因此
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 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 炎症 息肉者 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 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一 症状
1.右上腹疼痛
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 并可有阵发性加剧 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 此症状占84%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 炎症并存 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
开始为右上腹不适 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 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 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 厌油腻 嗳气 胃纳减少 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 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
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
由于癌肿的扩散 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 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 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 黄疸呈持续性 进行性加重 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 占36.5% 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 引起恶性梗阻所致 同时伴有消瘦 乏力 甚至出现恶病质 皮肤粘膜黄染 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 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 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
病变发展到晚期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 占54.5% 一是肿瘤迅速增长 阻塞胆管 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
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 胃 胰等 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 体征
1.黄疸 表现在粘膜 皮肤黄染 黄染较重 多为阻塞性 一旦黄疸出现 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
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 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 腹部肿物
近半数病例于初诊时右上腹胆囊区可扪到肿块物 有的部分质地坚硬 并可有结节样感 这种块物即为胆囊 偶然由于胆囊管梗阻 胆囊可有积水或形成脓肿 出现胆囊区压痛
并有反跳痛 其体征与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极为相似
3.消瘦:多数病例表现逐渐消瘦 体重减轻 乏力 呈现恶病体质
4.转移引起的体征:部分病例锁骨上可触及转移之淋巴结 亦可有乳房等处的转移性肿块出现 晚期病例 可因门脉受压而有消化道出血
腹水以及肝功能衰竭表现
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 胆囊癌起病隐匿 无特异性表现 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按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 恶心呕吐 黄疸和体重减轻等
临床上可将其症状群归为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①急性胆囊炎:某些病例有短暂的右上腹痛 恶心 呕吐 发热和心悸病史 提示急性胆囊炎
约1%因急性胆囊炎手术的病例有胆囊癌存在 此时病变常为早期 切除率高 生存期长 ②慢性胆囊炎:许多原发性胆囊癌的患者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类似 很难区分
要高度警惕良性病变合并胆囊癌 或良性病变发展为胆囊癌 ③胆道恶性肿瘤:一些病人可有黄疸 体重减轻 全身情况差 右上腹痛等 肿瘤病变常较晚 疗效差
④胆道外恶性肿瘤征象:少数病例可有恶心 体重减轻 全身衰弱 以及内瘘形成或侵入邻近器官症状 本类肿瘤常不能切除
⑤胆道外良性病变表现:少见如胃肠道出血或上消化道梗阻等
(1)慢性胆囊炎症状:30%~50%的病例有长期右上腹痛等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症状 在鉴别诊断上比较困难 慢性胆囊炎或伴结石的病人 年龄在40岁以上
近期右上腹疼痛变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并有较明显的消化障碍症状者;40岁以上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特别是较大的单个结石病人
近期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慢性胆囊炎病史较短 局部疼痛和全身情况有明显变化者;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病人近期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右上腹可扪及肿块者
均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性 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急性胆囊炎症状:占胆囊癌的10%~16% 这类病人多系胆囊颈部肿瘤或结石嵌顿引起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 此类病人的切除率及生存率均较高
其切除率为70% 但术前几乎无法诊断 有些病人按急性胆囊炎行药物治疗或单纯胆囊造瘘而误诊 故对老年人突然发生的急性胆囊炎 尤其是以往无胆道系统疾病者
应特别注意胆囊癌的可能性争取早行手术治疗 由于病情需要必须做胆囊造瘘时 亦应仔细检查胆囊腔以排除胆囊癌
(3)梗阻性黄疸症状:部分病人是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而就诊 胆囊癌病人中有黄疸者占40%左右 黄疸的出现提示肿瘤已侵犯胆管或同时伴有胆总管结石
这两种情况在胆囊癌的切除病例中都可遇到
(4)右上腹肿块:肿瘤或结石阻塞或胆囊颈部 可引起胆囊积液 积脓 使胆囊胀大 这种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多可切除 且预后较好
但硬而呈结节状不光滑的包块为不能根治的晚期癌肿
(5)其他:肝大 消瘦 腹水 贫血都可能是胆囊癌的晚期征象 表明已有肝转移或胃十二指肠侵犯 可能无法手术切除
胆囊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其早期征象又常被胆石病及其并发症所掩盖 除了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得以确诊外 一般情况根据临床表现来做到早期临床诊断颇为困难
据统计术前确诊率为29.6% 且多为晚期 因而要做到无症状显早诊此点 必须对高危人群密切随访 如静止性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胆囊腺肌增生病等病人
必要时积极治疗以预防胆囊癌 近年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病例有增多倾向 凡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
1.40岁以上 女性病人 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 症状反复发作者
2.黄疸 食欲不振 全身乏力 体重减轻 右上腹触及包块者
3.右上腹或心窝部疼痛 按一般肝 胃疾患治疗无效者
4.消化功能紊乱 如恶心 呕吐 厌食 厌油 稀便等 一般对症治疗无效者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胆囊癌专题:http://www.fh21.com.cn/zhongliu/dna/
胆囊癌肝转移需采取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1、手术切除:
对于局限性肝转移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肝部分切除术可切除孤立性转移灶,联合胆囊癌原发灶切除可提高生存率。手术需评估肝功能储备及转移灶位置,确保剩余肝脏能满足生理需求。
2、化疗:
含吉西他滨或氟尿嘧啶的联合化疗方案是基础治疗手段。常用组合包括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等。化疗可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可采用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适用于EGFR突变患者,仑伐替尼可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精准匹配治疗方案。
4、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需评估PD-L1表达水平,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
5、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止痛治疗、胆汁引流、营养支持等姑息性措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可缓解梗阻性黄疸,营养支持可改善恶病质状态,疼痛管理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
日常需保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变化,出现腹痛加重、黄疸加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家属应参与照护计划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