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化验单可通过观察颜色、透明度、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尿检化验单主要包含物理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特殊项目检查、参考范围对比等内容。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并由医生综合解读。
1、物理性状检查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是基础指标。正常尿液呈淡黄色且透明,深黄色可能提示饮水不足或黄疸,红色需警惕血尿,浑浊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或结晶尿导致。若出现酱油色尿可能与溶血性疾病有关,乳白色尿需考虑乳糜尿或脓尿。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对肾功能评估也有重要意义。
2、化学检查通过试纸条检测多项生化指标。尿蛋白阳性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肾病,尿糖阳性需排查糖尿病或肾性糖尿,酮体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或饥饿状态,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与肝胆疾病相关。亚硝酸盐阳性多由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尿路感染引起。
3、显微镜检查重点观察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红细胞增多可见于肾炎、结石或肿瘤,白细胞升高提示泌尿系统感染,管型出现反映肾实质损害,结晶尿与代谢性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上皮细胞大量出现可能提示尿路黏膜损伤,细菌检出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感染。
4、特殊项目检查根据临床需求增加的检测项目。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尿电解质检测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尿本周蛋白筛查多发性骨髓瘤,尿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妊娠试验通过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判断妊娠状态。
5、参考范围对比需注意不同医疗机构检测方法差异。干化学法结果以阴性或1+-4+表示,而定量检测需对照具体数值。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随机尿更准确。部分药物和食物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应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查看尿检报告时应避免自行诊断,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留取尿液标本前应清洁会阴部,取中段尿并及时送检。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患者应关注尿蛋白变化。发现尿检异常持续存在或伴随水肿、腰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日常保持充足饮水,避免长时间憋尿,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泌尿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