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年龄越高,发病越多。一般多见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20岁以下发病较少。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
复发性卵巢癌的预后极差,初次治疗后早期复发较晚期复发的预后更差。以下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卵巢癌复发后的预后。
1. 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癌灶大小 任何残存的大体肿瘤均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负面作用。目前认为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如下优点:
(1)肿瘤体积减少,肿瘤细胞生长增快,可使处于静止期的细胞大量进入不同活动周期,有利于化疗药物作用的发挥。
(2)肿瘤体积减少,在术后化疗中,产生耐药菌株的可能性减少,也有利于化疗药物作用的发挥。
(3)肿瘤体积减少,化疗药物易于穿透到达肿瘤组织内,更多的杀灭肿瘤细胞,增加化疗效力。
(4)切除大块肿瘤灶及其中的低灌注缺氧区后,残瘤将重新血管化而变得易于被化疗药用。
(5)切除了可能含有耐药株的肿瘤团块,更利于化疗药物作用。
2. 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复发卵巢癌采取综合治疗,在缺乏有效的二线药物情况下第二次细胞减灭术对提高存活率意义不大。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前是否行先期化疗,目前尚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先期化疗能提高二次手术的质量并改善预后。但很多学者有异议,认为先期化疗可使患者体内可能已有的化疗耐药株在二次手术前有额外的时间生长;至于术后补救化疗,大多数学者认为,单纯最大限度的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不能消灭所有肿瘤细胞,不能治愈原发病,加术后补救化疗可延长复发者的生存时间。
3. 复发缓解期的长短 复发缓解期是指完成首次标准系统治疗后,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至肿瘤复发的时间。按复发缓解期的长短可分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停止治疗6 个月内发生为早期复发,停止治疗6 个月以后发生为晚期复发。复发缓解期越长,生存时间越长。
4 . 复发时转移部位 盆腔内复发病灶的预后优于远处复发病灶,复发转移到肠道并引起肠梗阻者预后不好。
5 . 复发灶数量 复发灶数量的多少对二次治疗后的预后有影响,复发灶越孤立、越局限,预后越好。
6 . 复发灶的大小 复发灶越大者治疗效果相对越差(一般临床研究是以病灶直径大小10cm 为分界)。
对于卵巢癌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上的预后.所以并不是做完手术就可以了,卵巢癌术后一定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康复治疗措施。目前,细胞免疫治疗在术后的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可清除残余的微小病灶,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治愈率。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肿瘤癌专题: http://www.fh21.com.cn/zhongliu
膀胱癌患者出现尿痛时使用抗生素通常无效。尿痛可能与肿瘤压迫、放射性膀胱炎、尿路感染、化学性刺激或神经源性疼痛等因素有关。
1、肿瘤压迫:
膀胱癌组织生长可能直接压迫尿道或膀胱壁,引发机械性疼痛。这种情况需通过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控制肿瘤进展,抗生素无法缓解压迫性疼痛。
2、放射性膀胱炎:
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可能出现膀胱黏膜损伤,表现为尿痛伴血尿。建议使用膀胱保护剂如透明质酸钠灌注,同时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排除合并感染。
3、尿路感染:
约15%膀胱癌患者可能合并细菌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伴发热。确诊需尿培养阳性,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敏感抗生素,但单纯感染性尿痛在癌症患者中较少见。
4、化学性刺激:
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如卡介苗或丝裂霉素可能引起化学性膀胱炎。疼痛管理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严重时需暂停灌注治疗并给予膀胱冲洗。
5、神经源性疼痛:
晚期肿瘤侵犯神经丛可能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类疼痛需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调节神经传导,抗生素治疗完全无效。
膀胱癌患者出现尿痛症状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不适,但需注意水温不超过40℃以防烫伤。记录排尿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疼痛规律,若伴随血尿或排尿困难需立即就诊。维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泌尿系统防御能力,但柑橘类水果可能加重刺激需酌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