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流出血块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有关。若伴随严重腹痛或出血量异常增多则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子宫内膜在月经期会自然剥脱,经血中混有少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暗红色或紫红色血块属于生理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月经量较多的第2-3天,血块直径多小于3厘米,无明显异味。久坐后突然站立、经血潴留宫腔后排出时更易出现血块。
病理性血块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或腺肌症等疾病,血块常超过硬币大小且反复出现,可能伴随经期延长、贫血症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也可能出现异常血块。若血块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头晕等症状,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凝血功能检查。
月经期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适量饮用温热水促进经血排出。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