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胆摘除后,患者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弱、脂肪吸收不良等问题,需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改善。胆摘除手术通常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术后身体需要适应胆汁分泌和储存的变化。
1、消化功能减弱: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脂肪。胆摘除后,胆汁直接进入肠道,缺乏浓缩过程,可能导致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建议术后采用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蒸鱼、煮鸡胸肉等。
2、脂肪吸收不良:由于胆汁分泌不规律,脂肪吸收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腹泻或脂肪泻。术后可适量补充中链甘油三酯MCT,这类脂肪更容易被吸收,如椰子油、棕榈仁油等。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全麦面包,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3、胆汁反流: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胆汁反流,引起胃部不适或食管炎。建议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减少胃部压力。避免高糖、高咖啡因食物,如甜点、咖啡等,以降低胃酸分泌。
4、长期影响:胆摘除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胆管结石或肝功能异常。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监测身体状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
胆摘除后,患者需通过饮食调整和定期检查来适应身体变化,减少术后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随访是术后管理的关键,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