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酒后胃出血需要立即就医,止血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酒后胃出血通常是由于酒精刺激胃黏膜,导致胃壁血管破裂或溃疡加重。及时就医是关键,避免延误病情。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酒后胃出血的常见止血方法之一。常用药物包括: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 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维生素K,帮助促进血液凝固,减少出血。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铋剂,可覆盖胃黏膜,促进修复。
2、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是酒后胃出血的重要止血手段,适用于出血量较大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常见方法包括:
- 内镜下注射止血:通过内镜向出血部位注射肾上腺素或硬化剂,收缩血管止血。
- 内镜下电凝止血:利用高频电流凝固出血点,达到止血目的。
- 内镜下夹闭止血:使用金属夹夹闭出血血管,适用于较大血管破裂。
3、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过大危及生命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 胃部分切除术:切除出血严重的胃部组织,适用于溃疡或肿瘤引起的出血。
- 血管结扎术:直接结扎出血的血管,适用于大血管破裂。
- 胃底折叠术:用于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过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
酒后胃出血的预防同样重要。避免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酒后胃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及时就医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