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和里急后重,严重时可能伴有脓血便。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
1、腹痛
细菌性痢疾的腹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与肠道炎症和痉挛有关。腹痛的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缓解症状。
2、腹泻
腹泻是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表现为频繁排便,粪便稀薄,严重时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避免脱水。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发热
细菌性痢疾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缓解发热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温。
4、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指患者有强烈的排便感,但排便后仍感觉未排尽,这是肠道炎症刺激直肠的结果。缓解里急后重可通过温水坐浴或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栓剂。
5、脓血便
脓血便是细菌性痢疾的严重表现,提示肠道黏膜受损严重。此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或头孢类(如头孢曲松)进行治疗。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轻度患者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和补液治疗,重度患者需住院治疗。预防方面,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是关键。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