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受伤后需注意制动休息、冰敷消肿、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及时就医等事项。膝关节损伤可能由运动创伤、骨关节炎、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伤情采取针对性处理。
1、制动休息急性期应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减少患肢负重。严重损伤需支具或石膏固定3-4周,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长期制动可能引起肌肉萎缩,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
2、冰敷消肿伤后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20分钟,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冰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皮肤感觉异常者禁用。若出现水疱或皮肤变色应立即停止冰敷。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从足踝向大腿方向缠绕,压力需均匀避免过紧。包扎可减少关节腔积液,但需每2小时松开10分钟防止血液循环障碍。合并皮肤破损者应先清创再包扎。
4、抬高患肢平卧时将膝盖垫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淋巴回流。夜间可用枕头持续抬高,坐位时避免膝关节下垂。严重肿胀者需结合踝泵运动增强消肿效果。
5、及时就医若出现关节变形、异常响声、无法承重等情况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通过X光、核磁共振等检查评估损伤程度,严重韧带撕裂或骨折需关节镜手术修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恢复期应补充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深绿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初期以直腿抬高、静蹲等低强度动作为主,后期逐步增加平衡训练。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运动时佩戴护膝做好防护,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加重膝盖负担的活动。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