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医生 > 肿瘤科 > 皮肤癌

如何分辨皮肤癌跟类似疾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请问容易跟皮肤癌混淆的疾病有哪些?这种事可大可小,多了解一下比较好,在线等医生解答,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解答的。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楠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皮肤癌可能跟其它疾病混淆,详细如下



  皮肤癌中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要相鉴别,还要与脂溢性角化病、皮肤原位癌、盘状红斑狼疮等相鉴别。



  1.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发生的主要部位是面部,尤其是鼻、前额、眼、颧部及上唇,损害发展缓慢,局部往往不充血,表面结痂而无角化现象,边缘卷起,呈蜡状半透明,炎性反应没有或轻微,转移者罕见。鳞状细胞癌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尤其是皮肤粘膜连结处及四肢、下唇、鼻、耳、手背和阴部,往往在有慢性皮肤病损处发生,损害发展较快,局部充血明显,或周围及表面有扩张的毛细血管,角化现象明显,边缘高起坚硬,炎性反应显著,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多发于面部、颈部、胸部、背部及手背,损害为略高出于皮肤的圆形或卵圆形扁平疣状皮疹,呈朽黄、黄褐色至煤黑色,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稍粗糙,覆有油脂状鳞屑痂。皮疹数目不定,往往很多。脂溢性角化病可永久存在而不恶变,极少数病人的个别损害可发展成基底细胞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助诊断。



  3.皮肤原位癌(Bowen’s disease):损害好发于躯干和臀部,可单发或多发,典型者呈界限清楚的鳞状斑丘疹,可逐渐扩大,或相互融合,损害的大小可由数毫米到若干厘米不等,表面覆以鳞屑或脱屑后结棕色至灰色硬痂,不易剥离。发展缓慢或长期无明显变化,有时中央部分可部分消退或有瘢痕形成,而附近出现新的损害。一般不变成溃疡。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4.盘状红斑狼疮:多见于中年男女,损害初发时为小丘疹,渐扩大呈斑块,性质干燥,表面角质增殖,毛囊口扩张,内含有角质栓刺,有萎缩斑,不形成溃疡,边缘多充血。发生于颜面部者呈蝴蝶状分布。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组织病理可助鉴别。



  5.角化棘皮瘤:以中年男性较多,多发生于面部,尤其是颊部及鼻部,而四肢和躯干极为少见。损害为呈坚实的半球形肿瘤耸立皮肤上,似淡红色粉刺或与皮肤色泽相似的小结,边缘隆起,中央陷凹成火山口形,内含一个角质痂。本病发展迅速,但长到直径达2厘米左右后不再继续发展,2~6个月内能自行萎缩,自然痊愈,遗留萎缩性瘢痕。



  6.帕哲氏病(Paget’s disease):常侵犯40岁以上妇女单侧乳头和乳晕。早期仅为乳头部小片鳞屑性红斑,境界清楚,逐渐波及其邻近皮肤,表面易于糜烂,搔抓后呈湿疹样变化。损害经过缓慢,无自愈倾向。偶见于乳房以外其他大汗腺分布区,如腋窝、外生殖器、肛周、口唇、鼻翼等处。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内有分散或成团的Paget细胞,见此细胞即可确诊。



  7.转移性皮肤癌:由其他器官原发性癌转移到皮肤而发,一般为多发性,同时有其他器官原发性癌的症状及体征。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皮肤癌专题:http://www.fh21.com.cn/zhongliu/pfa/

立即预约 极速提问

相似问题

推荐 怎样分辨宝宝肺炎和支气管炎

宝宝肺炎和支气管炎可通过观察症状、体征及医学检查进行区分。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等;支气管炎则多为低热、咳嗽、喘息、肺部干啰音等。两者均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听诊、胸部X光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

1、症状差异:肺炎的咳嗽通常较为剧烈,伴有高热和呼吸急促;支气管炎的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发热程度较低,喘息较为明显。

2、体征检查:肺炎患者听诊时可闻及肺部湿啰音,支气管炎则多为干啰音或哮鸣音,这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体征之一。

3、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可帮助明确诊断,肺炎常表现为肺部浸润影或实变影,支气管炎则多为支气管壁增厚或纹理增多。

4、血常规检查: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明显升高,支气管炎则可能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这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

5、治疗方式:肺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治疗,支气管炎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止咳化痰药物氨溴索、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等。

饮食上应给予宝宝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粉尘刺激;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帮助稀释痰液;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定期复诊,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分辨其他与肾结石的症状类似的疾病

注意分辨其他与肾结石的症状类似的疾病

肾结石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疾病了,对肾结石的具体内容,想必大家只是知道一些常见肾结石的症状,以为就是肾部的结石病吧。这里,根据肾结石的症状,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吧。肾结石的症状主要是阻塞尿路引起的,如嵌顿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处的小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肾盂积水和肾绞痛,最后可使肾功能发生损害、肾实质萎缩。肾结石还可并发细菌感染,产生肾盂肾炎,更加速肾脏的破坏。如果结...

科普推荐 为你持续推送健康知识

朋友说治疗梅毒花了四万多可信吗
治疗梅毒的费用通常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花费四万多元属于极特殊情况。实际费用主要与疾病分期、治疗方案、并发症处理、地区医疗定价及医保政策等因素相关。1、疾病分期:早期梅毒治疗成本较低,通常采用苄星青霉素肌注,单次治疗费用约数百元。晚期梅毒或神经梅毒需延长疗程,可能涉及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附加项目,费用可达数千元。若合并心血管梅毒等严重并发症,治疗费用会显著...
和梅毒病人一起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与梅毒患者共同生活需重点防范血液和体液传播风险,主要措施包括避免共用个人物品、规范处理伤口、安全性行为、定期血清学检测以及环境消毒。1、隔离个人物品: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分泌物传播。日常生活需严格区分牙刷、剃须刀、指甲剪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建议患者单独存放并使用明显标识。毛巾、浴巾等贴身织物应高温清洗并阳光暴晒消毒。2、伤口防护:接...
跟梅毒患者共用一个马桶会感染吗
与梅毒患者共用马桶一般不会感染。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病原体离开人体后存活时间极短,马桶接触不属于高危传播途径。1、传播途径限制: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干燥环境中迅速失活,共用马桶座圈时,病原体难以通过完整皮肤侵入。黏膜接触或皮肤破损是必要条件,日常如厕行为不符合传播的生物学条件。2、病原体特性:梅毒螺旋体对温度、湿度敏感,在50℃环境中10...
孕妇tppa阳性会传染给胎儿吗
孕妇TPPA阳性可能传染给胎儿,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传播风险与孕妇感染阶段、抗体滴度、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相关。1、传播机制: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尤其在孕早期胎盘屏障未完全形成时风险更高。TPPA作为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指标,阳性提示当前或既往感染,需结合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如RPR判断活动性。2、孕周影响:孕16周前胎盘滋养层细胞可阻挡螺旋体穿透,...
梅毒传播途径有哪几种医源性感染
梅毒医源性感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器官移植、医疗器械污染、职业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五种途径发生。1、血液传播: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梅毒螺旋体阳性血液或血制品是主要风险。我国现行规范要求对所有献血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但窗口期感染仍存在漏检可能。临床建议对高危人群或疑似暴露者实施预防性青霉素治疗。2、器官移植:接受梅毒感染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可能导致...
没有不洁性生活为什么会感染梅毒
没有不洁性生活感染梅毒可能与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感染、间接接触传播或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需结合具体暴露史综合判断。1、母婴传播:孕妇若感染梅毒未治疗,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妊娠4个月后胎盘滋养层细胞逐渐变薄,螺旋体更易穿透胎盘屏障。新生儿可能出现Hutchinson三联征锯...
没有性生活得了梅毒是怎么引起的
没有性生活感染梅毒通常由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感染、密切接触传播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输血、共用注射器、皮肤黏膜破损接触或罕见自身免疫反应等途径传播。1、母婴传播: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孕妇未经规范治疗时,病原体经脐带血进入胎儿循环系统,可能引发流产、死胎或新生儿肝脾肿大、骨膜炎等。孕期血清学筛查和...
梅毒一期和二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
梅毒一期和二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皮疹等典型症状。一期梅毒以硬下疳为特征,二期梅毒可能出现全身性皮疹、黏膜损害等表现,具体症状包括硬下疳、梅毒疹、扁平湿疣、淋巴结肿大、脱发等。1、硬下疳:一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硬下疳,表现为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晰,基底清洁,多发生于生殖器、肛门或口腔等部位。硬下疳具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6周内自行愈合,但这不代...
隐性梅毒感染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隐性梅毒感染者存在传染风险,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三种途径。传染性高低与感染阶段、抗体滴度水平和是否规范治疗密切相关。1、性接触传播:隐性梅毒患者虽无典型皮损症状,但生殖道分泌物仍可能含有梅毒螺旋体。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中,黏膜接触可导致病原体传播。早期隐性梅毒感染2年内的传染性高于晚期,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高滴度者传染风险更大。2、母婴垂直传...
梅毒患者用过的坐便器有传染性么
梅毒患者使用过的坐便器一般不会传播梅毒。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病原体离开人体后存活时间极短,日常接触如共用坐便器的传染风险极低。1、传播途径限制: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干燥环境中迅速失活,无法通过无生命物体间接传播。坐便器表面即使残留体液,病原体也难以保持活性达到传染剂量。2、存活条件苛刻:梅毒螺旋体对温度、湿度敏感,在室温下仅能存活数分钟至...
吃了八珍糕反而拉肚
食用八珍糕后出现腹泻可能与体质不匹配、食材变质、过量食用、脾胃虚弱、药材配伍不当等因素有关。八珍糕作为传统滋补食品,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用法。1、体质不匹配:八珍糕含有人参、茯苓等温补药材,湿热体质或阴虚火旺者食用后可能引发肠胃不适。中医讲究辨证施膳,建议食用前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湿热体质者可改用四神汤等清热利湿的食疗方。2、食材变质:自制八珍糕若保存不当...
小孩子腰部肌肉拉伤怎么办恢复快
小孩子腰部肌肉拉伤可通过热敷理疗、限制活动、局部按摩、药物镇痛、康复训练等方式加速恢复。通常由运动过度、姿势不当、外力撞击、核心肌群薄弱、热身不足等原因引起。1、热敷理疗:伤后48小时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使用40℃左右温水袋或专业理疗仪,注意避免烫伤。热敷能缓解肌肉痉挛,加速炎症物质代谢,配合远红外理疗仪效果更佳。2、限制活动:...
内向型人格的恋爱方式是什么
内向型人格的恋爱方式通常更注重深度连接与低社交压力环境,主要通过一对一交流、共同兴趣活动、渐进式亲密关系建立、非语言表达和独立空间保留五种方式实现情感联结。1、一对一交流:内向者在恋爱中偏好私密对话而非群体社交,通过深度沟通建立信任。选择安静的咖啡馆或居家环境进行长时间谈心,能减少社交消耗并增强情感共鸣。书面表达如信件或消息也是常见补充方式。2、共同兴趣活动...
香蕉怎么保存不容易坏掉
香蕉保存不易变质的方法主要有控制温度、减少挤压、悬挂存放、隔离催熟气体、合理挑选成熟度。1、控制温度:香蕉适宜保存在12-15℃环境中,温度低于10℃会导致表皮冻伤变黑,高温则会加速成熟。未完全成熟的青香蕉可暂时冷藏,但需用保鲜膜包裹根部减缓冷害。已成熟的香蕉建议室温阴凉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2、减少挤压:香蕉受压部位易产生机械损伤,引发局部腐烂。存放时应单...
减肥中午要少吃吗
减肥期间午餐需合理控制热量,关键在于均衡搭配而非单纯少吃,需关注食物质量、进食时间和个体代谢差异。1、热量平衡:午餐热量摄入需根据全天总消耗调整。成年女性每日建议摄入1500-1800大卡,男性1800-2200大卡,午餐占比30%-35%为宜。过度减少午餐热量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反而不利减脂。建议使用食物秤或APP精准记录,避免隐性热量超标。2、营养结...
体检一般男性多少钱
常规男性体检费用通常在200-1500元区间,基础套餐约200-500元,含专项检查的中高端套餐约800-1500元,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项目数量、机构类型和地域消费水平。1、基础套餐:基础体检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三项、肾功能两项、空腹血糖、心电图和腹部B超,费用约200-400元。这类套餐适合年轻健康人群的常规筛查,社区医院或连锁体检中心常提供此类服务...
香蕉怎么保存不会烂掉呢
香蕉保存不烂的方法主要有控制温度、减少挤压、悬挂存放、包裹茎部、分开成熟度。1、控制温度:香蕉适宜在12-15℃环境中保存,温度过高会加速成熟腐烂,温度低于10℃则容易冻伤变黑。未完全成熟的青香蕉可短暂冷藏,但成熟香蕉需常温避光存放。夏季可用保鲜膜包裹后置于阴凉通风处。2、减少挤压:香蕉受压部位易产生黑斑腐烂。存放时应避免堆叠,平铺放置为佳。运输途中可用纸板...
吃辣胃疼怎么缓解疼痛
吃辣后胃疼可通过饮用温牛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穴位按摩、进食碱性食物、热敷腹部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辣椒素刺激胃黏膜、胃酸分泌过多、胃肠痉挛等因素引起。1、饮用温牛奶:牛奶中的酪蛋白能中和辣椒素,形成保护膜覆盖胃黏膜。建议选择全脂牛奶,温度控制在40℃左右,小口缓慢饮用200-300毫升。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无糖酸奶,避免空腹饮用加重不适。2、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
蜜枣怎么放时间较长一些
蜜枣延长保存时间主要通过干燥密封、低温避光、真空处理、定期检查、分装保存五种方式实现。1、干燥密封:蜜枣含糖量高易吸潮变质,需彻底晾晒至含水量低于20%后装入密封罐。传统方法可铺竹筛阴干3-5天,现代可用食品烘干机50℃处理6小时。密封容器首选玻璃罐,内层垫食品级干燥剂,罐口用蜂蜡封边能隔绝空气渗透。2、低温避光:温度每升高10℃蜜枣酸败速度加倍,建议储存在...
吃辣上火是肝火还是肺火
吃辣后上火多与肝火旺盛相关,也可能涉及肺火或胃火,具体表现与体质、食用量及配伍食物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体质偏热、辛辣刺激过度、水分摄入不足、作息紊乱、基础疾病诱发等。1、肝火上炎:肝火旺盛是吃辣后最常见的反应,表现为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口苦咽干。中医认为辛辣入肝经,过量刺激会导致肝阳上亢。可饮用菊花决明子茶清肝泻火,配合太冲穴按摩疏导气机。若伴随失眠多梦,需...

科室问题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

特约医生在线咨询

最新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