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血管炎性疾病,多数情况下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延误诊治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川崎病的典型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手足硬肿及淋巴结肿大,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是否受累直接相关。
1、发热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是川崎病最突出的症状,体温常超过39摄氏度且对常规退热药反应不佳。这种发热通常伴随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口腔黏膜可见草莓舌和口唇皲裂,与普通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区别。发热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变化。
2、皮肤黏膜症状发病3-5天后躯干会出现多形性红斑样皮疹,手掌足底出现硬性水肿伴明显触痛,恢复期指趾端可出现特征性膜状脱皮。这些症状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有相似之处,但川崎病不会出现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
3、淋巴结肿大约半数患儿出现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多超过1.5厘米且触痛明显。这种淋巴结病变通常不化脓,与细菌性淋巴结炎不同。肿大淋巴结可能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
4、心血管损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多见于发病2-4周时。通过超声心动图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5、其他系统受累部分患儿会出现关节痛、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可能发生无菌性脑膜炎或胆囊水肿。这些表现往往随着急性期结束而缓解,但需要与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川崎病急性期需住院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恢复期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随访。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冠状动脉检查正常。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持续呕吐或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疫苗接种应推迟至病程3个月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别注意避免在阿司匹林治疗期间接种水痘或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