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评估准备、消毒穿刺、固定调节、观察记录、拔针处理五个步骤。
1、评估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检查输液器包装完整性、有效期。评估穿刺部位血管条件,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准备消毒用品、敷贴、止血带等用物,确保治疗环境清洁明亮。
2、消毒穿刺:
扎止血带后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范围直径大于5厘米。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2毫米,推送外套管同时撤出针芯。
3、固定调节:
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胶布加强固定输液管路。根据医嘱调节滴速,成人常规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确保管路无打折扭曲,连接处紧密无渗漏。
4、观察记录:
全程监测患者面色、呼吸及穿刺部位情况,询问有无疼痛或不适。记录穿刺时间、部位、液体名称及滴速,特殊用药需双人核对。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拔针处理:
输液结束后关闭调节器,轻撕敷贴顺毛发方向拔针。立即用无菌棉签纵行按压穿刺点3-5分钟至无出血,观察3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用物,洗手后完成护理记录。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液前排气要彻底避免空气栓塞。冬季可对输液袋适当加温至30-35℃减少冷刺激。对于躁动患者可使用夹板固定肢体,婴幼儿建议选择头皮静脉。出现局部红肿、渗液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并报告医生处理。日常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导管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