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伴随腹痛可能由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或肠套叠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急性胃肠炎:
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阵发性脐周疼痛及腹泻。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治疗以补液为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
2、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3-10岁儿童,因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特征为发热伴右下腹隐痛,疼痛可随体位改变。超声检查可确诊,通常采用抗感染治疗。
3、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左下腹绞痛及黏液脓血便。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治疗需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隔离消毒。
4、阑尾炎:
初期表现为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伴随发热、呕吐。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超声或CT可辅助诊断。确诊后需及时手术切除。
5、肠套叠:
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及果酱样大便。腹部超声可见"靶环征",空气灌肠是主要治疗手段,严重者需手术复位。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生冷。适当补充电解质水,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腹痛特点。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呕吐物及大便性状,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保持腹部保暖,可顺时针轻柔按摩缓解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