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常用手法有补脾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
1、补脾经: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增强消化功能。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频率约每分钟200次。该手法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可配合其他手法增强效果。推拿时注意力度均匀柔和,避免损伤皮肤。
2、摩腹:
摩腹能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以手掌面附着于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移动约5分钟。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力度以皮肤微热为度。急性腹泻可配合逆时针摩腹,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
3、揉脐:
揉脐能温中散寒,缓解腹痛腹泻。用中指指腹按于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动3-5分钟。操作时力度要渗透至皮下组织,但不可用力过猛。该手法对受凉引起的腹泻效果显著,可配合艾灸增强温补效果。皮肤破损或发热患儿慎用。
4、推上七节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用拇指桡侧从尾骨端向上直推至第四腰椎,反复操作100-300次。推拿时需保持手法连贯,力度适中。该手法对脾肾阳虚型腹泻效果较好,但脊椎畸形患儿禁用。操作后可配合局部热敷。
5、揉龟尾:
揉龟尾能固肠止泻,调节大肠功能。用拇指端按揉尾骨端凹陷处3-5分钟。手法要求轻柔持久,以局部微红为度。该手法适用于各种类型腹泻,尤其对久泻不愈者效果明显。操作时注意避开肛门区域,保持清洁卫生。
小儿腹泻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焦米汤、苹果泥等收敛性食物。推拿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日1-2次,3-5天为一疗程。若腹泻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或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可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增强脾胃功能,预防腹泻发生。推拿后适当补充温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红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