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时感觉身上痒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螨虫叮咬、神经性皮炎或慢性肝肾疾病等原因引起。
1、皮肤干燥:
冬季暖气房或频繁洗澡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角质层水分流失引发瘙痒。建议睡前使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乳,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
2、过敏反应:
床单残留洗涤剂、新换的羽绒被褥或尘螨排泄物可能诱发过敏。表现为瘙痒伴红色丘疹,可能与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变态反应有关。需更换低敏材质寝具并使用防螨床罩。
3、螨虫叮咬:
床垫中的尘螨常在夜间活动,其分泌物会刺激皮肤产生针尖大小红疹。55℃以上高温烫洗床品可灭螨,严重时皮肤科医生可能开具抗组胺药物。
4、神经性皮炎:
长期焦虑或压力过大会导致皮肤感觉神经异常,出现阵发性瘙痒而无明显皮疹。心理疏导联合局部冷敷可缓解,必要时需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5、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皮肤病变或尿毒症患者常出现全身瘙痒,与代谢产物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有关。需监测空腹血糖和肌酐指标,控制原发病才能改善症状。
保持卧室通风清洁,选择纯棉透气睡衣,避免睡前摄入辛辣食物。持续两周以上夜间瘙痒或伴随皮疹、体重下降时,需排查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建议记录瘙痒发作时间与特点,就诊时携带近期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