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缺损需要进行的检查主要有眼底检查、视野计检查、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等。
1、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评估视野缺损的基础检查,通过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是否异常。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视野缺损,眼底检查有助于发现这些病变。检查过程无创,可直接观察眼底血管和神经变化。
2、视野计检查视野计检查是诊断视野缺损的核心方法,通过检测患者对光点的敏感度来绘制视野图。静态视野计和动态视野计可分别评估中央和周边视野,青光眼、垂体瘤等疾病会呈现特征性视野缺损模式。该检查需患者配合注视固定点,耗时较长但无辐射。
3、头颅CT头颅CT能快速显示颅内出血、肿瘤或钙化灶等占位性病变。急性脑卒中引起的视野缺损需优先进行CT检查排除出血,对骨质结构的显示优于MRI。检查过程有少量辐射,适合急诊排查颅内器质性病变。
4、头颅MRI头颅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视路传导通路的微小病灶。垂体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的视野缺损需MRI明确病变位置和范围。检查无辐射但耗时较长,对体内金属植入物患者有限制。
5、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可评估血管狭窄或畸形导致的视路供血异常。颈内动脉狭窄、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可能压迫视交叉引起特征性视野缺损。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需注射造影剂,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采用。
出现视野缺损应及时就医,根据初步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专科评估。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监测视力变化。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定期随访检查对监测病情进展很重要,特别是青光眼等慢性疾病患者更需严格遵医嘱复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