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抗生素及维生素补充剂等药物治疗。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长期药物刺激及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对受损黏膜的刺激。这类药物适用于胃黏膜糜烂或溃疡伴随的萎缩性胃炎,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便秘或血铝浓度升高。
2、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黏膜炎症。适用于胃酸分泌异常或反流性胃炎患者,但需警惕长期使用可能增加骨折和肠道感染风险。
3、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改善胃排空功能,减少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害。对于伴有腹胀、嗳气的患者效果显著,但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
4、抗生素治疗: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治疗需采用标准四联疗法,疗程通常为10-14天。
5、维生素补充剂:
维生素B12和叶酸可纠正因胃黏膜萎缩导致的吸收障碍,预防恶性贫血。特别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清维生素水平。
萎缩性胃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烫或腌制食物,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适量补充新鲜果蔬。进食时细嚼慢咽,餐后避免立即平卧。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胃部不适。定期胃镜复查对监测黏膜病变进展至关重要,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或黑便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