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通过控制体重、调整睡姿、戒烟限酒、治疗鼻咽疾病、使用呼吸机等方式预防。该疾病通常由肥胖、上气道结构异常、不良生活习惯、鼻咽部病变、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诱因,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上气道。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
2、调整睡姿:
仰卧位易使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建议采用侧卧位睡眠。可使用特殊枕头或睡衣背部缝制网球等方法保持侧卧,抬高床头30度也有助于减轻气道压迫。严重者可尝试体位治疗装置。
3、戒烟限酒:
吸烟会刺激咽喉黏膜水肿,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导致肌肉松弛。每日吸烟量应控制在5支以下,睡前4小时避免饮酒。长期吸烟者需进行肺功能检查,必要时接受戒烟治疗。
4、治疗鼻咽疾病:
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会加重气道阻塞。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鼻塞严重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增生患者需评估手术指征。
5、使用呼吸机:
中重度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双水平呼吸机可提供不同吸气压和呼气压,自动调节机型能根据呼吸变化实时调整压力参数。初次使用需进行压力滴定和适应性训练。
预防睡眠呼吸暂停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晚餐宜清淡且睡前3小时完成进食,卧室保持适宜温湿度。可进行吹气球、哼歌等咽喉肌肉训练,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白天嗜睡、晨起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表现主要包括呼吸暂停、鼾声中断、频繁觉醒、夜间多汗和晨起头痛。
1、呼吸暂停:
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反复的呼吸停止现象,每次持续10秒以上。这是由于上气道完全阻塞导致气流中断,常见于仰卧位睡眠时。呼吸暂停后常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微觉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2、鼾声中断:
患者通常有响亮而不规则的打鼾,在呼吸暂停时鼾声突然中断,恢复呼吸时又出现响亮的鼾声。这种鼾声-暂停-鼾声的循环模式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多由咽部肌肉松弛导致气道狭窄引起。
3、频繁觉醒:
患者夜间会出现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短暂觉醒,每次持续3-15秒。这些微觉醒是机体对缺氧的保护性反应,虽然患者可能不自知,但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影响深睡眠比例。
4、夜间多汗:
由于反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常出现夜间大量出汗,以头颈部为主。这种出汗与室温无关,多发生在呼吸暂停发作后的恢复期。
5、晨起头痛:
约30%患者会出现晨起时头部胀痛,主要位于前额或全头部。这与夜间反复缺氧导致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有关,通常在起床后1-2小时内自行缓解。
建议患者保持侧卧位睡眠,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睡前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可尝试使用口腔矫治器改善气道通畅度,中重度患者需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日常应加强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晚餐不宜过饱。出现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