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儿童急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骨骼损伤、功能障碍甚至全身感染。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外伤、免疫系统异常等,治疗需结合抗生素、手术及康复护理。
1、病因分析
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可通过血液传播或直接侵入骨骼,例如外伤或手术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感染侵袭。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相对较少见。环境因素如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也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2、症状与诊断
儿童急性骨髓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活动受限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诊断通常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和血液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3、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疗程通常为4-6周。
- 手术治疗:对于脓肿形成或抗生素效果不佳的病例,需进行手术清创,清除感染组织。
- 康复护理:术后需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
4、预防与护理
- 保持儿童皮肤清洁,避免外伤感染。
- 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D和钙,促进骨骼健康。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源。
儿童急性骨髓炎虽然严重,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康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