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蜇伤后全身瘙痒可通过冰敷缓解症状、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观察过敏反应、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蜜蜂蜇伤通常由蜂毒中的组胺类物质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可能伴随红肿、灼痛、荨麻疹等症状。
1、冰敷缓解症状被蜜蜂蜇伤后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低温能收缩血管减缓毒素扩散,同时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减轻瘙痒感。每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避免冻伤皮肤。若蜇伤部位在四肢,可抬高肢体减少肿胀。
2、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全身性瘙痒和荨麻疹。这类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但需注意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建议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3、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每日薄涂1-2次。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用于破损皮肤。强效激素药膏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两周,面部及皮肤皱褶处应选择弱效制剂。
4、观察过敏反应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全身过敏反应征兆。约5%人群对蜂毒过敏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蜇伤后30分钟内。既往有严重过敏史者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5、及时就医若瘙痒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大面积皮疹、发热等症状,需急诊排除血清病样反应。医生可能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甲基强的松龙等强化治疗。被多只蜜蜂同时蜇伤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就医监测肾功能。
被蜇伤后应立即拔除残留毒刺,避免挤压毒囊。日常需穿着浅色致密衣物减少招蜂风险,户外活动避开开花灌木区。过敏体质人群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并完成蜂毒免疫治疗降低过敏风险。恢复期间忌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患处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