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引起心衰的原因主要有心房功能丧失、心室率过快、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重构以及血栓栓塞。
1、心房功能丧失:
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导致心房辅助泵功能丧失,心室充盈量减少约20%-30%。长期心房无效收缩会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室负荷,最终引发心衰。治疗需控制心室率并尝试恢复窦性心律,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
2、心室率过快:
快速心室反应>110次/分会缩短心室舒张期,减少冠状动脉灌注时间。持续快速心率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能量供应不足,可能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通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控制心室率。
3、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房颤时不规则的心室收缩使每搏输出量差异达20%以上,导致血压波动和组织灌注不足。长期血流动力学紊乱会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需通过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并联合利尿剂减轻前负荷。
4、心肌重构:
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即可启动心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心房扩大、纤维化会进一步稳定房颤,形成恶性循环。心室因长期负荷过重出现扩张和收缩功能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可延缓心肌重构进程。
5、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流淤滞易形成左心耳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栓塞或冠状动脉栓塞。大面积心肌梗死会直接导致心功能恶化。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预防血栓,国际标准化比值需维持在2-3之间。
房颤患者应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建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监测每日晨起静息心率,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