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主要由性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泌尿生殖道环境改变、医源性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等因素引起。
1、性接触传播:
解脲支原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孕期性生活可能因激素变化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病原体定植风险。伴侣若携带病原体未治疗,可通过性接触传染给孕妇。建议孕期性生活使用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双方共同接受检测。
2、免疫力下降:
妊娠期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以避免排斥胎儿,这种生理性免疫调节可能降低对解脲支原体的清除能力。孕妇更易发生持续性感染,表现为白带增多或尿路刺激症状。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
3、泌尿生殖道环境改变:
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阴道pH值改变,糖原含量增加,这种环境利于解脲支原体繁殖。感染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尿道炎或绒毛膜羊膜炎,需通过分泌物培养确诊。日常应注意外阴清洁,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菌群平衡。
4、医源性感染:
产前检查或治疗操作中,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入病原体。侵入性操作如羊膜穿刺会增加感染概率。表现为术后发热或腹痛,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降低此类风险。
5、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孕妇分娩时可能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引发结膜炎或肺炎。孕晚期筛查阳性者需考虑预防性用药。剖宫产可减少传播机会,但需综合评估母婴状况决定分娩方式。
孕妇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应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瘦肉及深色蔬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适量走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久坐造成会阴部潮湿。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定期消毒贴身用品。出现尿频尿痛或异常分泌物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发育。产检时应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症状,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