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骨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系统引起的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脓肿或畸形。治疗需结合抗结核药物、手术干预及康复护理。
1、骨结核病的症状
骨结核病的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见表现包括:
- 局部疼痛:感染部位持续隐痛或钝痛,夜间加重。
- 肿胀和压痛:感染区域可能出现肿胀,触摸时感到疼痛。
- 活动受限:关节或脊柱受累时,活动范围明显受限。
- 脓肿和窦道:病情进展可能形成脓肿,甚至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 畸形:脊柱结核可能导致驼背或其他骨骼畸形。
2、骨结核病的病因
骨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感染途径包括:
- 血行传播: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通过血液传播至骨骼。
- 直接扩散:邻近组织结核病灶直接侵犯骨骼。
-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感。
3、骨结核病的治疗方法
骨结核病的治疗需综合药物、手术及康复措施:
- 药物治疗: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疗程通常为6-12个月。
-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如脓肿引流、病灶清除或脊柱融合术。
-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帮助恢复功能。
4、预防与注意事项
- 早期诊断: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 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防止耐药性产生。
-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骨结核病虽为慢性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多数患者可显著改善症状并恢复功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关键,同时需注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