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胆总管结石、胆道感染、胆汁淤积、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通过内镜取出胆总管结石或放置支架解除梗阻,是解除胆道梗阻的首选方法。早期干预可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胰酶激活对胰腺组织的自体消化。操作需在发病72小时内完成,同时需预防术后胰腺炎加重。
2、抗生素治疗:
针对胆道感染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抗生素选择需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疗程通常持续7-10天。严重感染时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液体复苏:
早期积极补液可改善胰腺微循环,每日输液量需达到3000-5000毫升。采用晶体液与胶体液交替输注,维持中心静脉压8-12mmHg。需密切监测尿量、心率等指标防止液体过负荷。
4、营养支持:
发病初期需禁食并采用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鼻空肠管喂养。营养配方需低脂并添加谷氨酰胺,每日热量供给25-30kcal/kg。早期肠内营养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5、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胰腺坏死感染或胆道梗阻无法内镜解除者,需行胆囊切除或坏死组织清除术。手术时机多选择发病4周后,采用阶梯式微创引流策略。术后需持续腹腔灌洗并监测多器官功能。
恢复期需严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克以下,优先选择清蒸鱼、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建议餐后30分钟进行缓步行走促进胆汁排泄,避免弯腰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道情况,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戒烟戒酒并控制体重,合并高脂血症者需长期服用降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