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乳糖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乳糖不耐受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小肠黏膜损伤、年龄增长、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等因素有关。
1、腹胀腹胀是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由于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导致。患者进食牛奶或乳制品后可能出现腹部膨隆感,伴随排气增多。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奶制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空腹摄入。
2、腹痛腹痛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与肠道气体蓄积和肠蠕动加快有关。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绞痛不等,通常在排便后缓解。可尝试饮用添加乳糖酶的牛奶,或改用酸奶等发酵乳制品。
3、腹泻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糊状便,因未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形成高渗环境导致水分大量进入肠腔所致。症状多在摄入乳糖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
4、肠鸣音亢进肠鸣音亢进表现为腹部明显咕噜声,由肠道气体和液体异常流动引起。听诊可闻及频繁、响亮的肠鸣音,患者自觉肠蠕动活跃。减少乳糖摄入量可有效改善症状。
5、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尤其是一次性大量摄入乳糖时。这与肠道刺激引发的神经反射有关,严重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建议分次少量摄入乳制品,或改用植物蛋白饮品替代。
成人乳糖不耐受患者应注意饮食管理,逐步建立个体耐受阈值。可尝试食用硬奶酪、黄油等低乳糖乳制品,或选择添加乳糖酶的产品。同时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可通过深绿色蔬菜、豆制品、强化食品等补充。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血便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