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能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主要影响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障碍、消化系统异常和胎儿发育异常。
1、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营养素。缺乏时骨髓中红细胞前体细胞DNA合成受阻,形成体积增大的巨幼红细胞,导致成熟红细胞数量减少。患者表现为乏力、皮肤苍白、心悸等贫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2、周围神经病变:
维生素B12参与髓鞘合成,长期缺乏会导致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早期表现为手足对称性麻木、刺痛感,逐渐发展为振动觉和位置觉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共济失调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这种神经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3、认知功能障碍:
叶酸和维生素B12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蓄积可损伤脑血管和神经元。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老年人可能出现痴呆样症状。及时补充可改善早期认知损害。
4、消化系统异常:
维生素B12缺乏常伴随胃黏膜萎缩,影响内因子分泌。患者可能出现舌炎、味觉减退、食欲下降等表现。叶酸缺乏可导致肠黏膜更新减慢,出现腹泻、吸收不良等肠道症状。
5、胎儿发育异常:
孕期叶酸缺乏会增加神经管缺陷风险,如脊柱裂、无脑儿等。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整个孕期维持充足摄入。
预防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需保持均衡饮食,动物肝脏、蛋类、深海鱼富含维生素B12,绿叶蔬菜、豆类、坚果富含叶酸。长期素食者、胃肠手术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评估,必要时通过膳食补充剂保证摄入量。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清维生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