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出现忽冷忽热可能由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脱水、电解质失衡、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需通过降温补液、药物干预、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
1. 体温调节紊乱高温环境下下丘脑功能异常导致产热散热失衡,表现为寒战与高热交替。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腋窝等大血管处,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药物。
2. 脱水反应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引发代偿性血管收缩,出现皮肤苍白发冷。快速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避免单纯饮用大量白开水加重低钠血症。
3. 电解质异常钠钾丢失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可能出现寒战伴肌肉痉挛。轻度者可饮用运动饮料,重度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氯化钾溶液,监测心电图变化。
4. 器官损伤热射病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时出现败血症样反应,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需紧急降温并住院治疗,可能需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
高温天气应避免正午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淡盐水,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并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