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服用乳糖酶后仍腹泻可能与乳糖酶剂量不足、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乳糖酶用量、排查过敏原、对症治疗感染等方式改善。
1. 乳糖酶剂量不足乳糖酶补充量未覆盖奶类摄入量时,残留乳糖会刺激肠蠕动。建议家长记录每次喂养量,按说明书调整乳糖酶用量,或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过渡。
2.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轮状病毒感染等导致的肠黏膜损伤会降低乳糖酶活性。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呕吐,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饮食,配合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缓解症状。
3. 肠道感染未控制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未根治时会持续腹泻。可能与卫生习惯差、接触病原体有关,典型表现为黏液便或血便。需完善大便检测,必要时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感染药物。
4. 牛奶蛋白过敏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异常反应会损伤肠黏膜。家长需排查湿疹、便血等过敏体征,改用深度水解奶粉,严重时需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
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表现时,家长应立即带患儿就医评估电解质及营养状况,喂养时注意少量多次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