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乳突炎流血可能由炎症侵蚀血管、肉芽组织增生、胆脂瘤形成、骨质破坏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手术清除病灶等方式干预。
1. 炎症侵蚀血管长期慢性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微小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间歇性血性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
2. 肉芽组织增生炎性刺激诱发肉芽增生,新生血管脆性增加易出血。伴随耳闷胀感及听力下降,需手术切除肉芽并行病理检查,术后配合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
3. 胆脂瘤形成上皮细胞堆积形成胆脂瘤,压迫破坏周围骨壁及血管。典型症状为恶臭脓血分泌物,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术中可能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减轻水肿。
4. 骨质破坏炎症扩散至乳突骨质引发溶解,累及乙状窦或脑膜血管。出现搏动性出血伴头痛时,应急诊行颞骨CT评估,必要时血管介入栓塞或乳突填塞术止血。
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急性期限制辛辣食物,术后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