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后仍可能保留部分听力,听力受损程度与穿孔大小、位置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常见原因有外伤性穿孔、中耳炎继发穿孔、气压伤及罕见肿瘤侵蚀。
1. 外伤性穿孔挖耳不当或头部撞击导致鼓膜撕裂,可能伴随耳鸣、耳痛。需避免耳道进水,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严重时行鼓膜修补术。
2. 中耳炎穿孔化脓性中耳炎引发鼓膜溃破,常见耳流脓、听力下降。急性期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局部用硼酸酒精滴耳液,慢性者需鼓室成形术。
3. 气压性损伤潜水或飞行时气压骤变导致鼓膜破裂,多伴眩晕感。建议避免擤鼻,可服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咽鼓管通气,多数可自愈。
4. 肿瘤侵蚀中耳癌等罕见疾病破坏鼓膜结构,表现为血性耳漏、面瘫。需活检确诊后行肿瘤切除联合放疗,术后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恢复期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适量补充维生素A促进黏膜修复,突发听力丧失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