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皮肤红肿溃烂可能由放射线损伤、局部感染、皮肤屏障破坏、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感染控制、营养支持等方式缓解。
1. 放射线损伤放射线直接破坏皮肤基底细胞,导致表皮再生能力下降。表现为照射区域红斑、脱屑,严重时出现糜烂。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修复,配合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
2. 局部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后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常见脓性分泌物伴疼痛,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3. 皮肤屏障破坏放疗导致皮脂腺功能受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可使用含尿素成分的润肤霜,避免碱性清洁剂刺激。
4.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放疗定位标记墨水或敷料过敏。表现为瘙痒性丘疹,需停用可疑致敏物,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
治疗期间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摩擦,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愈合,若出现发热或溃疡扩大需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