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可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手术切除后通常需结合辅助治疗控制复发。
1、放疗术后2-4周开始局部放疗,可能与肿瘤残留细胞、手术边界不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可选用替莫唑胺胶囊、卡莫司汀注射液等药物。
2、化疗同步或序贯使用烷化剂类药物,可能与肿瘤分子特征、血脑屏障穿透性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症状。常用洛莫司汀胶囊、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
3、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采用抑制剂,可能与EGFR扩增、IDH突变等因素有关,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可选厄洛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药物。
4、免疫治疗通过PD-1抑制剂激活T细胞功能,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表达等因素有关,常见疲劳、免疫性肺炎等症状。可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术后需定期复查MRI监测复发迹象,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颅内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