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血压升高可能由生理性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药物因素、慢性肾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明确病因。
1. 生理性节律紊乱人体正常血压呈杓型曲线,夜间应比白天低10%-20%。熬夜或倒班工作会导致昼夜节律失调,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建议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睡眠。
2. 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时反复呼吸暂停导致缺氧,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骤升。多伴有打鼾、晨起头痛等症状。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后可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3. 药物因素部分降压药作用时间不足(如卡托普利)、利尿剂使用不当(如氢氯噻嗪下午服用)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夜间代谢,均可能导致血压反跳。需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 慢性肾病肾功能受损时钠水潴留、肾素分泌异常,常见夜间高血压伴浮肿、尿量改变。需检查肾功能,可使用缬沙坦等ARB类药物,严重者需透析治疗。
建议记录血压昼夜变化,限制晚间盐分摄入,避免睡前剧烈活动。若多次测得夜间血压超过120/70mmHg,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