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早期全切后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术后恢复情况主要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态、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相关。
1、病理分期:
手术切除范围是否彻底直接影响预后。IA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若肿瘤侵犯肌层超过1/2或累及宫颈IB期,复发风险会相应增加。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2、分化程度:
高分化腺癌复发率低于10%,而低分化癌可能需补充放疗或化疗。病理报告中的组织学分级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G3级肿瘤细胞增殖活跃,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3、淋巴结转移:
术中淋巴结清扫结果至关重要。无淋巴结转移者复发风险低,若发现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需考虑补充放化疗。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有助于精准评估转移情况。
4、激素受体状态:
ER/PR阳性患者可考虑激素治疗预防复发,特别是保留卵巢的年轻患者。受体阴性肿瘤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这类患者需更密切的随访观察。
5、术后辅助治疗:
根据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中高危患者可能需要阴道后装放疗或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肿瘤,但需严格遵循治疗规范。
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控制动物脂肪比例。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BMI18.5-23.9。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术后2年内每半年进行胸部CT检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盆腔疼痛或不明原因消瘦时需及时就诊。保持乐观心态,参加患者互助小组有助于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