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积液可能由感冒继发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乳突切除术等方式干预。
1、感冒继发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表现为耳闷胀感与听力下降。建议保持鼻腔通畅,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2、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或过敏反应引发咽鼓管堵塞,积液无法排出。鼻腔冲洗有助于缓解,必要时需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等药物。
3、细菌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导致乳突气房化脓,常伴发热与耳痛。需足量使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破坏骨质,引发顽固性积液与恶臭分泌物。确诊后需行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清除病灶。
避免用力擤鼻及游泳呛水,急性期可热敷耳周促进液体吸收,持续耳鸣或眩晕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