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肝损害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生活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慢性肝炎肝损害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摄入、药物毒性、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1、抗病毒治疗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需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需每月检测病毒载量,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副作用。
2、保肝药物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可促进肝细胞修复,适用于转氨酶轻度升高者,严重肝纤维化患者需联合抗纤维化治疗。
3、生活干预严格戒酒并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避免腌制及霉变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肝脏代谢负担,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
4、定期监测每3-6个月需检查肝功能、超声和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应增加胃镜检查频率,出现腹水或意识障碍需立即住院治疗。
日常饮食可适量食用燕麦、西蓝花、红枣、鲫鱼等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并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出现皮肤黄染或腹胀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