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可通过控制血压、药物治疗、囊肿穿刺引流、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多囊肾通常由基因突变、肾功能代偿性改变、囊肿压迫、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
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多囊肾常见并发症,低盐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血压管理,必要时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
2. 药物治疗托伐普坦可延缓囊肿增长,疼痛发作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合并感染需用头孢类抗生素。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3. 囊肿引流巨大囊肿导致压迫症状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该方法对孤立性大囊肿效果显著,但存在复发可能。
4. 肾脏替代终末期患者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肾移植后5年存活率较高,但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日常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摄入0.6-0.8克优质蛋白为宜,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