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咬伤后出现水泡通常不会传染给周围人群,水泡主要由局部毒素反应或继发感染引起,常见原因包括毒液刺激、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
1、毒液刺激蜈蚣毒液中的溶血毒素和蛋白酶可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引发水泡形成。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塞米松软膏、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2、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蜈蚣毒液成分过敏,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需立即服用西替利嗪、泼尼松片,严重时需肌注肾上腺素。
3、细菌感染抓挠破损后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水泡化脓。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口服头孢呋辛酯,感染严重时静脉输注抗生素。
4、皮肤屏障受损咬伤后表皮完整性破坏易导致渗出性水泡。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可外涂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被蜈蚣咬伤后应避免抓挠水泡,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