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后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护理、避免刺激、观察感染迹象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局部损伤、护理不当、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轻压出血部位5-10分钟,避免反复触碰。生理性出血多因穿刺时毛细血管破裂,无须特殊药物。
2、消毒护理每日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2次,保持创面干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创口延迟愈合,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
3、避免刺激两周内避免拉扯耳饰、游泳或使用化妆品。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需更换钛合金材质耳钉并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
4、观察感染如出现持续渗液、剧烈疼痛或发热,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就医进行脓液培养并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恢复期间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睡眠时保持侧卧避免压迫创面,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穿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