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家长需每日观察宝宝耳道情况,避免自行使用棉签深入清洁。
2、药物治疗: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红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3、鼓膜穿刺:对于鼓室积液严重的情况,需在耳鼻喉科行鼓膜穿刺引流。该操作可能与病原体毒力强、治疗不及时有关,常伴随耳痛加剧、听力下降等症状。
4、鼓膜置管: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需要鼓膜置管术。这种情况通常与腺样体肥大、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表现为持续耳闷、平衡障碍等症状。
家长需注意避免宝宝呛奶或躺着喝奶,哺乳后保持竖立姿势20分钟,减少鼻咽部分泌物反流至中耳的风险。急性期应避免游泳或潜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