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颜色可能呈现鲜红色、暗红色、棕褐色或粉红色,主要与出血速度、氧化程度、激素水平及病理因素有关。
1、鲜红色:月经初期或量多时常见,因新鲜血液快速排出,氧化程度低。若伴随大量血块或持续超过7天,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有关,需超声检查。
2、暗红色:月经中后期多见,血液在宫腔停留时间较长导致氧化。若伴随痛经加重,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腺肌症,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
3、棕褐色:多为经血残留或月经首尾少量出血,经血氧化时间过长所致。偶尔出现无须干预,若持续整个周期需检查黄体功能,可检测孕酮水平。
4、粉红色:可能因雌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薄,或混有宫颈黏液。围绝经期女性常见,年轻女性反复出现需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性激素六项检查。
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及颜色变化,避免过度节食,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