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出现水泡通常不建议继续拔罐。水泡形成可能与负压过大、皮肤敏感、操作不当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负压过大拔罐时负压过高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发水泡。需立即停止拔罐,局部消毒后保持干燥,避免摩擦。
2、皮肤敏感部分人群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易在拔罐后出现水泡反应。建议改用低负压短时间操作,或选择其他理疗方式。
3、操作不当罐体停留时间过长或重复拔同一部位易损伤皮肤。出现水泡后应消毒处理,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感染风险水泡破溃后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时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
出现水泡后应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抓挠。糖尿病患者及皮肤病患者拔罐前应咨询医师,治疗期间建议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