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出血点通常表现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或紫红色皮下斑点,多分布于躯干、四肢或黏膜处,可能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形态特征出血点直径约1-2毫米,压之不褪色,呈散在分布,与普通瘀斑相比边界更清晰,通常无痛痒感。
2、分布区域常见于前胸、后背及大腿内侧,口腔黏膜或眼睑结膜也可能出现,极少累及手掌足底。
3、伴随症状多与急性期病毒血症相关,可合并持续低热、咽痛、关节痛等类流感症状,约60%感染者会出现皮疹。
4、持续时间出血点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持续3-7天自行消退,若反复出现或扩大需警惕血小板减少。
出现可疑出血点且存在高危暴露史者,建议2周后检测HIV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