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治疗仪主要通过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等作用,适用于肌肉骨骼炎症、软组织损伤及部分慢性疾病辅助治疗。
超短波治疗仪产生的电磁场能穿透皮肤直达深层组织,通过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双重机制发挥作用。热效应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帮助代谢废物清除;非热效应能调节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临床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肌肉骨骼疾病,对急性扭伤后肿胀48小时后的恢复期效果显著。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或盆腔炎等深部炎症,超短波可穿透至病灶区域,改善局部微循环。设备操作时需调整电极板与皮肤间距,保持1-3厘米空气间隙,治疗时间通常控制在10-15分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温热感,但应避免灼伤风险,皮肤感觉障碍者需谨慎使用。
使用超短波治疗仪需注意禁忌证。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妊娠期妇女禁止使用,恶性肿瘤活动期、出血倾向及结核病灶活动期同样不适用。治疗前后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佩戴金属饰品。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疗程,急性炎症期每日1次,慢性病症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联合功能锻炼可增强疗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后进行麦肯基疗法训练。治疗后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代谢产物排出,治疗部位出现明显红晕或疼痛加重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