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夜间发作可能由温度变化、摩擦刺激、过敏原接触、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避免诱因、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
1、温度变化夜间环境温度降低或床品过热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可能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建议保持卧室恒温,选择透气棉质睡衣。
2、摩擦刺激被褥摩擦压迫皮肤引发物理性荨麻疹。夜间无意识抓挠会加重症状,家长需为孩子修剪指甲,成人应避免穿紧身衣物。
3、过敏原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卧室过敏原易诱发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
4、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炎症介质释放,与慢性荨麻疹相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联合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记录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有助于识别诱因,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慢性患者需定期复查血清IgE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