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三代靶向药耐药后可通过更换靶向治疗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局部放疗或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应对。耐药通常由EGFR基因新突变、旁路信号激活、组织学转化、肿瘤微环境改变等原因引起。
1、更换靶向药检测T790M/C797S等耐药突变后,可选用奥希替尼联合吉非替尼、阿美替尼等四代靶向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MET扩增,可联用克唑替尼。
2、联合抗血管药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抑制VEGF通路,延缓耐药进展。该方案可能导致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
3、局部放疗针对寡进展病灶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可控制局部病灶同时保留靶向药有效性。常见适应症包括脑转移、骨转移等局部复发。
4、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但需注意免疫相关性肺炎风险。治疗前需进行肿瘤突变负荷检测评估获益概率。
建议耐药后重新进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维持适度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